植保无人机飞入农田需标准先行

投稿时间:2017-11-23 14:19 投稿人:亮见科技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需要大量的农业植保作业。近年兴起的无人机植保作业与传统植保作业相比,具有作业面积成本低、喷洒效率高、用药用水损耗少等明显优势。这使植保无人机数量呈井喷式增长。据统计,2016年深圳大疆就售出2500多台农业植保无人机。而2015年全国范围内的销售量仅为2324架。但同时,由于技术水平、检测及作业规范、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短板,使农用植保无人机进入田间地头陷入瓶颈期。主要问题如下:

植保无人机

  一是技术水平与植保需求脱节。广东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田间作业需频繁起降,且农用无人机电池平均续航能力为8至15分钟。频繁的起降以及短续航,导致机体温度过高与性能不稳定,不利于田间作业。此外,低空低量高效施药技术也不成熟,容易出现对靶性能不佳、药液沉积等问题。

  二是检测及作业规范相对滞后。无人机领域仅有44项国家军用标准,尚无民用领域的国家、行业标准。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在今年3月发布了两项团体标准,但这些标准能否作为质量检测或计量检定依据还有待商榷。同时,植保无人机的安全操作规范、农药喷洒标准和鉴定标准等作业规范均处于空白状态,不利于示范推广应用。

  三是管理规范与服务标准“双缺失”。一方面,无人机在适航认证、分级管理、与有人空域融合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标准可循。另一方面,与农用植保无人机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培训、中介、保险、租赁等相关服务未形成标准化体系。这些都阻碍了农用无人机的市场化、规模化发展。

  对策建议:

  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编制技术标准路线图。以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农用植保无人机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搭建产业标准框架体系。重点围绕产业上下游技术发展方向,在续航、农药喷洒等方面梳理出基础通用的核心技术标准,引导推动相关企业集中优势资源“靶向创新”,快速突破技术瓶颈。

  二是制定一批市场急需的检测与作业规范标准。围绕植保无人机标准体系分阶段、有步骤地研究提出我省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联盟标准制修订计划。优先制定既适合广东省实际情况,又能被大多数植保无人机生产企业所接受,同时能满足试验鉴定机构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的作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三是探索建立农业植保无人机认证标准体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标准+认证”的方式,运用市场力量规范行业发展,不断培育壮大市场化服务体系。最终引导推动无人机从单一消费级产品转向具有完整解决方案的行业级无人机。